疾病

開放性骨折

概說

解剖結構

成因

手術治療

復康訓練

解剖結構

人體骨骼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開放性骨折,當中在下肢的脛骨上最為常見。脛骨的構造特別,外圍軟組織不多,因外傷而引致開放性骨折的機會因而較高。

成因

低衝擊力的創傷(例如跌倒和滑倒) 或高衝擊力的傷害(如從高處墮下或交通意外),都可導致開放性骨折。衝擊力愈大,連帶導致大片軟組織受損,細菌感染的機會就愈高;截肢比率也因而較高。

現時醫學界常用「Gustilo & Anderson」分類法來評估開放性骨折的嚴重程度。這種方法按衝擊的力度、軟組織受損的嚴重性和骨折的開放程度來區分個案。在高衝擊力創傷下劃分成三類骨折,其下再有三項分類,依骨折部位的軟組織覆蓋率高低,以及有否出現血管創傷為衡量基準。嚴重骨折的個案中,例如3C分類,細菌感染率由25%至50%不等,截肢比率高達42%。

復康訓練

骨折部位的軟組織及傷口情況一經穩定,便可展開復康治療,防止關節僵梗,促進受傷肢體的活動能力。由於開放性骨折的個案一般都要配合多次的手術治療,復康訓練往往因而受到阻延。

病人樂觀的態度、信心和毅力,以及能否堅持訓練才是肢體復康的關鍵。

 

黃俊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