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骨科醫學院/ 醫院管理局資訊

甚麼是「微創骨科手術」?

微創骨科手術漸受歡迎,但它究竟是甚麼?

微創骨科類型

微創手術例子

好處

局限

結論

微創骨科類型

過去一百年來,醫務界一直以盡量減少病人的醫源性手術創傷為依歸。及至近年,由於以下的科技,令不少醫療技術能循以上的目標而發展,包括骨科/矯形外科及創傷科在內:

1. 光纖:把光源引進至體內各處腔位、空間或內腔部份。在骨科的用途上,光纖能有助於手術進行時,把關節腔、胸腔(肺部)及腹腔(腹部)等空間擴張及照亮

2. 手術顯微鏡:運用合適的放大焦距,把組織放大來進行精細的手術程序,例接合微細的血管、神經束等等

3. 視像輔助:借助攝像、錄影機及佩備延長臂的等儀器,使手術可在體外施行

4. X光透視機監測:藉此便可無須在暴露受傷部位身體的情況下,借助X光來觀察有關部份、進行骨折復位與固定,以及植骨等步驟

5. 匙孔手術:意指在皮膚上造出細小的切口,藉此進行手術及植入材料,例如關節內縫合線、骨錨、帶鎖型髓內骨釘、帶鎖鋼板及微創經皮植入內固定鋼板等技術

6. 手術中一些步驟可在無須完全開放手術部位的條件下,以發熱線圈、聚焦鐳射光線或其他經皮刺穿的方式進行

7. 電腦導航:一些手術用的儀器及植入材料能配合電腦的引導,配合透視影像或電腦掃描的影像數據能在無須完全開放手術部位的情況下,展示相應的身體部位的影像。醫生可透過即時展現的電腦影像施行手術,精準與準確的程度相對提高

微創手術例子

在顯露手術部位方面:

內窺鏡手術:利用一支筆形的手術工具來進行,稱為「內窺鏡」,一端設有光源及鏡片,另一端透過細小的「匙孔」穿越皮膚接近深藏體內的手術部位,讓醫生進行手術操作,把手術的創傷減至最少。

用內窺鏡探查滑膜關節,無須造出長大手術切口的方式稱為「內窺鏡檢查」。內窺鏡配備鏡頭,能拍攝滑膜關節內的影像,並連接高解像的螢光幕,讓醫生能從中「透視」關節的狀況。

不少骨科手術都因內窺鏡技術而受惠,涉及的手術部位包括各個滑膜關節,例如膝、肩、肘及足踝關節等。利用內窺鏡工具及特製的植入材料,醫生便可以用微創的形式,透過「匙孔」來進行相關的手術。例如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膝部半月板修復手術及膝部內窺鏡滑膜切除手術;肩關節的關節唇班卡氏修復手術、肩峰成形手術及肩旋斷袖修復手等。

這些都屬於「進入」手術,透過「匙孔」進行關節組織修復,減少醫源性的手術創傷。

在手術操作方面:

技術的進步亦帶來治療長骨骨折的新法則。
在X光透視指引和監查下,骨科醫生可以利用外掛懸臂或支具架,把內固定鋼板及縲釘,透過細小的皮膚切口,放置於皮膚或肌肉以下(帶鎖鋼板) 或長骨骨髓內(帶鎖髓內釘),作為固定骨折部位之用。這個步驟稱為微創經皮接骨手術。

透視的系統模式幫助醫生「看穿」手術部位周遭的軟組織,無需利用長大的切口,便可確保骨折復位或是置換植入手術進行妥當。由此可見全新的處理準則,令微創的模式得以應用在不少臨床的範疇之上。

此外,亦有一些微創手術的程序是「顯露手術部位方面 與「手術操作方面」並重,醫生可以全部以微創的方式施行手術,例如脊柱減壓、穩定脊椎、椎體融合以及植入內固定器械等等。

好處

對病人而言,微創手術能減低身體因而承受的傷害,失血量亦較少,日後的疤痕亦較細小。此外,手術後需要使用的鎮痛治療可相應減少。接受微創手術的病人,更可較接受傳統開放式手術的提早出院。

 

局限

然而,微創手術有其局限:

首先,並非所有骨科個案都適合施行有關手術。

第二,微創手術並不等如小手術。事實上,以微創方式進行的「重大」手術,仍屬於大型手術,病人需承受同樣手術的風險。

第三,微創手術不是絕對安全的。就如任何開放式手術一樣,微創手術亦有機會導致細菌感染,甚至死亡的併發症,以及一些相關的併發徵狀。

第四,進行微創手術需配合特別的工具、植入材料及儀器,成本有機會較傳統開放式手術為高。

第五,微創手術需時或較開放式手術為長。

第六,某些微創手術類型或需要配合X 光透視系統來進行,令手術增加了額外的輻射的風險。

第七,微創手術並不意味病人只需要局部麻醉。事實上,大部份微創手術都需要配合全身麻醉來進行。

第八,醫生施行微創手術期間,若最終認為開放式手術還是較為合適,則他們仍會選擇以該方式完成整個程序。

最後,一些微創手術程序仍有待醫學研究,目前仍沒有充分證據支持其帶來的長遠效益。例如,現時仍缺乏文獻證實使用微創經皮接骨手術的長遠效益。醫學界未來仍需要謹慎地進行不同的臨床測試,為微創手術帶來更多醫學論證。

結論

接受任何手術以前,大家都應三思而後行。你的骨科個案可能並不適合接受微創手術,那亦不一定是最佳的選擇。最重要是與主診骨科醫生詳談研究,從而找出最合乎病人自已人及實在病情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