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腫瘤假體「金屬骨」於骨肉瘤和肢體重建的應用

「骨肉瘤」的治療原則

「屍骨移植」的限制與成效

腫瘤假體「金屬骨」的發展與優勢

圖1A:組合型腫瘤假體;圖1B:訂製型個性化腫瘤假體

併發症

可伸延「金屬骨」能矯正長短腳的問題

兩種讓「金屬骨」伸延的方法

結論

骨肉瘤是惡性骨腫瘤,大眾普遍稱為骨癌,其惡性肉瘤細胞能產生異常骨質組織。骨肉瘤多發生於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約佔兒童腫瘤的5 %。此骨腫瘤於骨部呈破壞性生長,其腫瘤細胞並能經血液系統轉移至肺部和其他器官。在1970年以前沒有化療的年代,單行截肢手術治療只能局部控制病灶,不能解決遠處轉移的問題,因此只有10 % - 20 %的患者能夠有較長的存活期。 

隨著化療藥物的出現、化療方案(多藥聯合化療)的進步和外科技術的提升,骨肉瘤患者5年的存活率平均提高至60% - 70%。保肢手術亦在最近20年廣泛開展,其手術局部復發率為5% - 10 %,生存及局部復發機會與接受截肢手術者相同。香港現時約有八至九成患骨肉瘤的病人,能成功透過綜合化療和手術得以保留肢體,免除截肢之苦。

「骨肉瘤」的治療原則

治療骨肉瘤的首要目標是拯救患者的生命,透過化療和切除腫瘤把腫瘤細胞清除。醫生在確定腫瘤被徹底清除後,才進行肢體重建手術。假如腫瘤的擴散範圍太大,或已侵食鄰近的重要血管和神經系統,醫生只能替患者進行截肢手術。

保肢手術必須包括:

1.完整切除腫瘤和製造良好外科切口;
2.重建骨骼和關節;
3.重建肌肉組織,儘量恢復肢體原有的功能。

採用金屬骨進行肢體重建手術,已有半世紀以上的歷史。但是,因為早期的使用效果未如理想,所以骨腫瘤科醫生會選擇用其他方法,如屍骨移植來重建病者肢體。

「屍骨移植」的限制與成效

當骨肉瘤患者接受腫瘤切除手術俊,需重建骨骼的缺損。病人在完成屍骨移植手術後,那些無生長能力的屍骨將與病人本身的骨骼慢慢結合成為肢體的一部份。在移植初期,病人可能出現不少併發症,如傷口感染、急性排斥,屍骨無法與病者骨骼癒合和關節活動不穩定等問題;在移植後期病人則可能出現屍骨骨折或關節提早退化等問題。在所有接受屍骨移植手術的病人中,有高達三成的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傷口或屍骨細箘感染。對於個別無法控制的感染,患者最終可能要接受截肢手術。就算病人能順利完成整個療程,他的肢體功能也只會在往後的數年間有較佳的表現,之後可能會逐漸衰退。

圖1A:組合型腫瘤假體;圖1B:訂製型個性化腫瘤假體

隨著科技的進步,製造金屬骨假體的合金材料變得更加堅固、耐用,且更能與人體連接。金屬骨關節組件的設計,能模仿人體正常關節的活動,如彎曲、伸展和某程度的旋轉動作等,大部份患者在手術後都能恢復八至九成原有肢體功能。金屬骨假體的設計可減輕因活動而傳送到金屬骨假體接駁口處的壓力,減少接駁口出現鬆脫,提高金屬骨假體使用的年期。有八至九成於股骨近端使用金屬骨假體的病人,他們的金屬骨假體能順利使用達十年或以上。而於股骨末端進行手術的病人亦有七至八成能順利使用「金屬骨假體」長達十年。。

併發症

不過,金屬骨假體的使用成效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醫生有時候亦很難完全預計它的使用年期
金屬骨假體同樣可能引致併發症,情況和其他骨骼重建手術相似。其中包括細菌感染(出現機會少於一成)、組件機械故障和接駁口鬆脫。一如所有的人工機械裝置,金屬骨假體經長時間使用後,同樣會出現勞損、破裂和鬆脫的現象。因此一些年青病人的金屬骨假體在出現以上問題時,便重移或需要更換一套新的組件。

可伸延「金屬骨」能矯正長短腳的問題

由於兒童患者的病變多位於乾骺端,為徹底切除腫瘤,術中需將骨骺和骺板一併切除,而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若用常規訂製長度的金屬骨假體施行保肢手術,術後保留的肢體將不會再長高,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肢與健肢便出現不等長。屆時,患肢裏可伸延金屬骨假體便能調校長度,解決長短腳的問題。

 

結論

總括來說,金屬骨假體對那些已完成腫瘤切除手術,並需進行肢體重整的病人來說是一個更佳的選擇。雖然金屬骨假體在長遠而言,仍須克服不少的困難,但相對於其他方法,它的成效仍然顯著。金屬骨在未來的保肢手術上將毫無疑問地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黃國全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