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疲勞性骨折

概說

解剖結構

成因

徵狀

診斷方法

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復康訓練

預防方法

概說

不論大家是否專業的運動員,亦有機會受到這種創傷。不過,無疑長跑選手、籃球員、芭蕾舞蹈員及軍人是較為「高危」的一族。

 

解剖結構

骨是活的組織,當遇上外來施加的壓力時,能夠自行修復、再生和重新塑造,來適應外面的牽拉及壓力。疲勞性骨折源於外來的壓力超出骨本身可支撐的力量。換言之,如過分勞動某段骨質,讓壓力不斷積聚,將會提升疲勞性骨折的機會。 

疲勞性骨折最常見於腿部(脛骨及腓骨)與腳部(跗骨及蹠骨)的位置。箇中,半數的個案涉及第二至第四蹠骨、脛骨。腰椎和股骨頸(大腿的頂部)亦是發生疲勞性骨折的潛在部位。 

成因

若你一貫養尊處休,卻突然提升運動量,便有機會招致疲勞性骨折。其他可導致骨折的原因包括:
運動培訓計劃太過密集
肌肉疲勞,削弱了吸震的能力
荷爾蒙及飲食失調,在年青人身上最為常見,影響了正常的骨質新陳代謝

人們往往誤解,以為導致疲勞性骨折的外來壓力較一般骨折所承受的為大,實在剛好相反,較小的外來力量,若在不斷重複、日積月累的情況壓力下,外來力量最終超越骨的自癒能力,形成疲勞性骨折。

徵狀

受創部位在活動時感到痛楚是疲勞性骨折的常見徵狀。不過,當有關部位不再使勁或負重時(即當受創肢體或骨骼正在休息時),痛楚便會減少。

診斷方法

疲勞性骨折因長期不斷對骨質施加壓力所致,因此在臨床診斷上難以察覺。事實上,在創傷初期,通常在X光片中亦不會看到骨折的部份。醫生需要憑經驗或透過其他方法診斷,例如靠傷者敘述在運動時感到非常痛楚;為病人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尋找疼痛的部份;以及採用電腦掃描(CT)、核磁共震造影(MRI)或骨骼素描等診斷方法。 

非手術治療

除了使用止痛劑和物理治療來減輕痛楚外,醫生多沿用保守方案來治療下肢的疲勞性骨折,包括安排病人佩戴膠製矯形器,給予骨折部位提供外來支撐的力量,或是敷上石膏,幫助骨質自癒。病人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康復,與一般骨折的情況相若。

手術治療

對於移位骨折(即斷骨分離)的個案來說,病人須接受手術以螺絲駁骨,甚至需要進行骨移植。在特殊情況下,為求加強康復的速度,病人在手術後可接受電磁場或超聲波刺激治療,或靜脈注射雙磷酸鹽類藥物來幫助骨質生長。

復康訓練

骨折的部份一般在手術後三個月左右便可康復。手術後初期,病人應保護有關部位免受負重。當骨折部位趨於穩定並足以活動時,便應開始物理治療,能有助及早回復相連關節的正常活動幅度及靈活性。

 

預防方法

某程度上,以下方法可避免出現疲勞性骨折:
對於不常運動的人士來說,訂立運動目標的時候,應量力而為
至於運動員方面,應避免太過沉重的訓練計劃
對跑手而言,每星期練跑的距離增長比率不應超過10%
運動鞋穿舊了,便要更換
定期鍛鍊肌肉,包括足部的肌肉在內,有助提高身體在進行負重運動時的吸震能力
每日多點吸取鈣質及維他命D
矯正荷爾蒙失調的情況,少女尤須注意
留心身上一些天生的危機因素,例如大腳趾骨天生較短,會使壓力轉移至其他腳趾骨上,或導致足部正常的結構歪斜,屆時便需要穿上矯形鞋墊。

 

倪偉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