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腰背痛

概說

解剖結構

成因

徵狀

診斷方法

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復康訓練

預防方法

概說

腰背痛是很普遍的症狀,會發生在任何年齡人或任何人身上。然而從事某些活動的人較易出現腰背受傷的情況,例如經常使腰背用力、負重的人士與久坐工作的人士,以及運動員等。

解剖結構

腰背由腰椎椎體、韌帶及周遭的肌肉組成,支撐著人體整個軀幹的重量,可說是脊骨最常受傷的部位。

腰背的活動由五個活動節段構成,而絕大部份的動作源自兩個較低的腰椎節段(即L3-L4及L4-L5節椎間盤),成為最易受損及勞累消耗(骨關節炎)的部份。位置最低的兩個椎間盤(L4-L5及L5-S1)所承受的負擔最重,亦是最易脫位的部份,而這一類腰背痛可導致麻痺、痛楚,更會放射到腿部和腳部(坐骨神經痛)。

成因

腰背疼痛的主要成因是背肌肉緊張,常見原因往往關乎起居生活、坐立、工作或休息時沒有留意適當的體位姿勢,使骨骼、關節和相關肌肉過度疲勞,得不到適度的舒展,缺乏營養血供而產生痛楚。若腰背有關的肌肉或如韌帶等軟組織受創,例如扭傷、或失足跌傷或直接碰撞等亦會觸發沈重及疲累的痛楚。

以下一些情況亦會引致腰背痛: 

1. 椎間盤或椎間面關節有病變,退化,脫位,突出,甚至鈣化,骨化(骨刺),使脊椎管和椎間孔道變窄,壓迫中樞神經和椎間孔道內的神經根,產生神經系統的病變:神經痛、肢體癱瘓和麻痹等功能缺損
2. 椎間盤的脫位或撕裂 
3. 脊椎椎體或椎間盤受感染 
4. 急性或慢性盤腔發炎、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强直性脊椎炎等
5. 脊椎柱之骨折或脫位 
6. 脊椎或椎管內的腫瘤或囊腫 
7. 各種原因導致的椎管狹窄,使管內的神經系統受到壓迫

徵狀

背痛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背痛可持續四至六個星期,而慢性背痛則是一種持久甚至終生的痛楚。背痛可以是突如其來的疼痛,或是隱隱作痛的感覺。日常一些動作,例如咳嗽或打噴嚏等,都有機會加劇痛楚。患者甚至感到雙腳麻痺,即一般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由腰背一條供應腿部的神經線受壓所致。

有少數的個案,肢體有明顯麻痹,觸覺變得遲鈍,下肢肌肉軟弱無力,關節、肌肉變得僵梗,如果這些症狀持續不退,又或者你發現有以下的症狀,便應該求助骨科專科醫生,作較詳細的檢查:
1. 持續性腰背痛,晚上尤為嚴重,有時超過兩、三星期而沒有好轉
2. 腰背痛等的徵狀沒有因臥床、休息甚至退炎藥物而得到舒解 
3. 下肢逐漸乏力
4. 大小便失禁 
5. 脊柱出現前彎(脊柱後凸或駝背)或側彎(脊柱側彎) 
6. 持續發熱或突然消瘦、體重驟降 

診斷方法

骨科醫生診治時,會先聽取病史,然後進行體格及神經學檢查。在體格檢查中,醫生將評估你的身體姿勢、活動幅度及狀況,並留意任何導致痛楚的動作。他亦會檢查一下脊柱的狀態,查看脊柱的弧線及垂直程度,測試一下肌肉有否痙攣。他或要求你平躺在檢查桌上,然後提高雙腳。進行肢體外圍及中樞神經檢查時,骨科醫生會測試你的反應能力、肌肉强度、是否出現任何神經反射的變化,以及痛症是否已蔓延至其他身體部位。檢查旨在界定背痛的原因,然後制定治療方案,務求控制痛楚及其他症狀,及早康復。

骨科醫生有時候也需要借助X光及電腦掃描 (CT)的方法,判斷患者是否因一些常見的脊柱問題而導致腰背痛、臀部麻痺 及下肢無力。那些問題包括:
1. 脊椎的軟組織損傷撕裂
2. 脊椎結構因外傷、長時受間受壓擠、負荷過重等原因而損傷或勞損,影響活動的穩定性
3. 脊椎面關節退化、發炎、腫脹及骨贅增生
4. 椎間盤有病變 

除了X光及電腦掃描,骨科醫生或會驗血,進行核磁共震造影(MRI),甚至正電子掃描(PET)和核子掃描等。這些檢查除了可以幫助醫生了解病因、病情,作出診斷之外,對指引適當的外科手術也有幫助。


非手術治療
若背痛源於肌肉扭傷或僵梗,隨後一般都能自癒。背痛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鎮痛劑、物理治療及其他另類療法,例如針灸。醫生並不建議長期臥床,因為臨床研究顯示,臥床太久反而會加劇背部痛楚。口服或注射消炎藥物能有助減少痛楚;其他如深層肌肉按摩、物理治療法、冷熱療法、透皮神經電療鎮痛(TENS) 、超聲波及運動療法等亦可舒緩痛楚,強化身體機能,防止背痛再次出現。

非手術治療

若背痛源於肌肉扭傷或僵梗,隨後一般都能自癒。背痛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鎮痛劑、物理治療及其他另類療法,例如針灸。醫生並不建議長期臥床,因為臨床研究顯示,臥床太久反而會加劇背部痛楚。口服或注射消炎藥物能有助減少痛楚;其他如深層肌肉按摩、物理治療法、冷熱療法、透皮神經電療鎮痛(TENS) 、超聲波及運動療法等亦可舒緩痛楚,強化身體機能,防止背痛再次出現。

手術治療

大部份背部扭傷及僵梗的患者都不需做手術,只是在一些引致嚴重背痛的個案中,例如結構性脊柱畸形或嚴重的脊椎狹窄等,醫生才會建議施行相應的手術治療。

據資料顯示,僅5%的背痛患者中需要接受手術。
如發覺身體出現前述症狀,進行非手術治療多個月後仍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你或可考慮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手術治療的需要。

醫生將視乎患者背部與腿部的症狀而進行所需的手術類型,例如減壓(椎板切開術、椎板切除術及椎間盤切除術)及融合術等,藉此減低有關部位的痛楚、畸形和任何神經影響。

復康訓練

手術後,患者將接受物理治療,強化背部及軀幹肌肉,以防再次出現腰背痛楚或脊椎創傷。醫生會因應患者接受手術的類型來施行合適的復康計劃,改善他們的活動功能,確保他們能早日回復工作,重拾日常生活。
接受單個椎間盤切除手術的患者,一般於手術後當日已能走動。不過,若屬於減壓及脊椎融合等大型手術,患者便需要配合漸進式運動,甚至需要按指示佩戴腰箍數月來穩定脊柱,提升脊椎融合的成功率。

預防方法

1. 姿勢正確
坐立和工作須保持身體姿勢正確 (即脊柱自然的弧線),能盡量減少對脊柱的損害。不論坐立或日常活動時,身體都應該保持正確的姿勢

2. 搬動物件的安全方式
搬動任何物件之前,應先充分評估物件的重量和形狀,以及搬動物件所需要的時間
拿著物件的底部及兩側,並盡量將之貼近軀幹。
記緊背部保持挺直。從側面觀看,耳朵應與肩膀應成一直線
兩肩微微向後,保持水平方向
下巴稍微向入,盆骨靠前,讓臀部與足踝排成直線

3. 提舉物件的安全方式
首先,審視將要提舉的物件。若物件太過沈重,應求助他人合力提舉
提起物件以前,應移走沿途所有障礙物
切勿彎身來提取物件。保持良好姿勢,頭部與身體成一直線。盡量靠近物件,然後屈曲髖部和膝部
保持呼吸,收緊腹部肌肉,雙臂和雙腿用力,而非運用背部和腰力,把物件慢慢提起

 

麥勤興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