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腰椎管狹窄症

概說

解剖結構

成因

病徵

診斷方法

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概說

腰椎管狹窄症的定義是脊椎的神經管道變小,可分類為中央狹窄,側隱窩狹窄,或者是椎間孔狹窄,壓迫著神經線。較為普遍出現於在50歲以上的人士。

解剖結構

清楚了解神經線與脊椎結構在靜止或活動時的關係,對分析問題及構思治療方案尤為重要。脊椎由骨骼及軟組織造成,腰椎管的骨骼部份包括椎體的後壁,椎板和椎間關節,而軟組織包括腰椎間盤,包裹椎間關節的關節囊,以及椎板之間的黃色韌帶。

根據不同椎管部份的狹窄情況,可分為中央型,側隱窩型或者是椎間孔狹窄。

成因

1. 先天性
原發性
侏儒症

2. 繼發性
退化性狹窄
隨著年紀大及身體機能退化,使腰椎管變得狹窄,其中包括在椎間關節周圍增生贅骨(骨刺),關節囊與黃韌帶變厚,而腰椎間盤會有塌扁及向後突出的現象

腰椎滑脫
上下椎體間滑脫會使中央管道變得狹窄,脊椎管內或椎間孔內的神經線根部亦會受擠壓

醫源性
進行減壓或椎體融合手術後,出現疤痕或者長出過多的骨組織,會使腰椎管變得狹窄

脊椎創傷後
腰椎骨折特別是爆裂性骨折使部份椎體向後移位進入腰椎管,引致腰椎管狹窄

其他原因
有些新陳代謝的骨骼疾病,例如:軟骨病、骨質疏鬆、Paget病變等,能使骨質變形,引致腰椎管逐漸收窄

病徵

主要在脊柱的下方,臀部,及下肢的位置出現疼痛,在站立或者行走時特別痛楚,要停下休息,彎曲背部及坐下,才可以舒緩痛楚。有一半的病人走路時下肢會有無力和疼痛的的現象,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繼續。嚴重時會令下肢無力,大小二便的括約肌功能紊亂,出現失禁。

診斷方法

身體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測試背部疼痛部位及其伸展的功能;或不會出現坐骨神經線根部受壓而引起的典型緊張跡象,患者能正常地抬高伸直的下肢。若安排病人在跑步機上進行走路測試,可觀察是否有重現性跛行症狀。

普通X光片檢查可以發現腰椎間盤變窄,椎間關節的贅骨(骨刺),骨節肥厚,或不同程度腰椎滑脫。

電腦斷層掃描能幫助評估椎管道的寬度,核磁共振造影掃描(MRI) 能評估腰椎管外圍的骨組織、關節贅骨及其附近的軟組織對椎管及椎間孔的影響,對手術具指導性作用。

非手術治療

保守的治療方法包括非類固醇抗炎藥和腰腹的屈伸運動。也可考慮做硬膜外或椎間孔的類固醇一類藥物注射。

 

手術治療

當保守的藥物治療方法沒有効用,病人發現有活動逐漸困難,肢體疼痛或跛行症狀影響生活,甚至出現馬尾叢神經綜合症:下肢麻痹乏力,大小二便困難,便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包括進行減壓手術,有些情況需要融合椎體以加固不穩定的脊椎。最新的技術是避免融合椎體,例如:棘突間隔離器等,也可能對特定的病人有幫助。

 

辛倫傑醫生